声 明

 本次评级为评级对象委托评级。除因本次评级事项使中诚信国际与评级对象构成委托关系外,中诚信国际及其评估人员与评级对象不存在任何其他影响本次评级行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关联关系。

 本次评级依据评级对象提供或已经正式对外公布的信息,以及其他根据监管规定收集的信息,中诚信国际按照相关性、及时性、可靠性的原则对评级信息进行审慎分析,但中诚信国际对于相关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 中诚信国际及项目人员履行了尽职调查和诚信义务,有充分理由保证本次评级遵循了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

 评级报告的评级结论是中诚信国际依据合理的内部信用评级标准和方法、评级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未受评级对象和其他第三方的干预和影响。

 本评级报告对评级对象信用状况的任何表述和判断仅作为相关决策参考之用,并不意味着中诚信国际实质性建议任何使用人据此报告采取投资、借贷等交易行为,也不能作为任何人购买、出售或持有相关金融产品的依据。

 中诚信国际不对任何投资者使用本报告所述的评级结果而出现的任何损失负责,亦不对评级对象使用本报告或将本报告提供给第三方所产生的任何后果承担责任。

 本次评级结果自本评级报告出具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2023年9月26日至2024年9月26日。主体评级有效期内,中诚信国际将定期或不定期对评级对象进行跟踪评级,根据跟踪评级情况决定维持、变更评级结果或暂停、终止评级等。

 未经中诚信国际事先书面同意,本评级报告及评级结论不得用于其他债券的发行等证券业务活动。

跟踪评级安排

 根据国际惯例和主管部门的要求,我公司将在评级对象的评级有效期内进行跟踪评级。

 我公司将在评级对象的评级有效期内对其风险程度进行全程跟踪监测。我公司将密切关注评级对象公布的季度报告、年度报告及相关信息。如评级对象发生可能影响信用等级的重大事件,应及时通知我公司,并提供相关资料,我公司将就该事项进行实地调查或电话访谈,及时对该事项进行分析,确定是否要对信用等级进行调整,并根据监管要求进行披露。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2023年9月26日

评级对象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体评级结果 AAA/稳定

评级观点 中诚信国际肯定了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医药”或“公司”)股东背景实力雄厚、医药流通行业领先地位稳固、医药工业产品资源丰富且多元化程度高,研发能力较强、保持很强的盈利能力、财务杠杆实现优化、融资渠道畅通等方面的优势及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对公司整体信用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中诚信国际也关注到公司与战略投资者未来合作进展、商誉规模较大、债务增长且债务期限结构有待调整等因素对公司经营和整体信用状况造成的影响。

评级展望 中诚信国际认为,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用水平在未来12~18个月内将保持稳定。

调级因素 可能触发评级上调因素:不适用。 可能触发评级下调因素:出现大幅亏损、财务杠杆大幅攀升、流动性恶化或其他导致信用水平显著下降的因素。

正 面

 外部发展环境良好,股东背景实力雄厚

 医药流通行业领先地位稳固,规模优势继续提升

 医药工业产品资源丰富,多元化程度高,保持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

 保持很强的盈利能力,财务杠杆优化,融资渠道畅通

关 注

 与战略投资者云南白药的后续合作进展有待持续关注

 商誉规模较大

 债务规模增长,债务期限结构有待调整

项目负责人:陈思宇 sychen@ccxi.com.cn

项目组成员:陈光远 gychen@ccxi.com.cn

刘逸伦 ylliu@ccxi.com.cn

评级总监:

电话:(010)66428877

传真:(010)66426100

 财务概况

上海医药(合并口径) 2020 2021 2022 2023.1~6

总资产(亿元) 1,491.86 1,634.36 1,981.35 2,133.18

所有者权益合计(亿元) 547.41 590.66 780.02 789.42

总负债(亿元) 944.45 1,043.69 1,201.32 1,343.75

总债务(亿元) 417.42 455.30 505.84 582.82

营业总收入(亿元) 1,919.09 2,158.24 2,319.81 1,325.92

净利润(亿元) 56.05 62.75 69.92 34.17

EBIT(亿元) 85.44 86.63 92.65 --

EBITDA(亿元) 108.43 109.90 116.83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亿元) 68.45 50.61 47.43 16.38

营业毛利率(%) 14.30 13.23 13.14 12.87

总资产收益率(%) -- 5.54 5.12 --

EBIT利润率(%) 4.45 4.01 3.99 --

资产负债率(%) 63.31 63.86 60.63 62.99

总资本化比率(%) 43.26 43.53 39.34 42.47

总债务/EBITDA(X) 3.85 4.14 4.33 --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X) 7.68 7.24 6.92 --

FFO/总债务(X) 0.17 0.15 0.14 --

注:1、中诚信国际根据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2020~2022年度审计报告及未经审计的2023年半年度财务报表整理。其中,2020年、2021年财务数据分别采用了2021年、2022年审计报告期初数,2022年财务数据采用了2022年审计报告期末数;2、本报告中所引用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为中诚信国际统计口径,其中“--”表示不适用或数据不可比,特此说明;3、中诚信国际债务统计口径包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中的带息债务。

 评级历史关键信息1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体评级 债项评级 评级时间 项目组 评级方法和模型 评级报告

AAA/稳定 -- 2023/06/28 田梦婷、刘逸伦 中诚信国际医药流通行业评级方法 阅读全文

C100200_2022_03

AAA/稳定 -- 2019/07/12 王梦莹、刘钊博、田梦婷 中诚信国际医药流通行业评级方法 阅读全文

030602_2017_01

注:中诚信国际口径

 评级历史关键信息2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体评级 债项评级 评级时间 项目组 评级方法和模型 评级报告

AAA/稳定 -- 2019/05/28 周莉莉、赵屹 -- 阅读全文

AAA/稳定 -- 2016/01/18 高玉薇、翟贾筠、邹超 -- 阅读全文

注:原中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口径

 同行业比较(2022年数据)

公司名称 营业总收入(亿元) 净利润(亿元) 现金周转天数(天) 资产总额(亿元) 资产负债率(%)

国药控股 5,521.48 143.30 74.22 3,646.19 69.75

华润医药控股 2,187.69 65.71 118.43 2,123.41 66.50

上海医药 2,319.81 69.92 80.49 1,981.35 60.63

中诚信国际认为,与可比企业相比上海医药收入与利润处于中等水平,但渠道覆盖深度、广度及保障能力在行业内较为突出,且拥有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医药工业板块,现金周转天数处于可比企业中等水平;此外,受益于完成非公开发行,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财务杠杆水平明显优于可比企业。

注:“国药控股”为“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润医药控股”为“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

 评级模型

 方法论

中诚信国际医药流通行业评级方法与模型C100200_2022_03

 业务风险:

上海医药属于医药流通行业,因药品刚性需求旺盛、医改持续深化推动行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中国医药流通行业风险评估为中等;上海医药行业龙头地位稳固,渠道覆盖广度、深度及渠道保障能力均处于行业内较优水平,业务风险评估为极低。

 财务风险:

上海医药营业收入及利润水平持续提升,受益于非公开发行财务杠杆水平得到优化,但短期债务占比较高,且商誉规模仍较大,财务风险评估为很低。

 个体信用状况(BCA):

依据中诚信国际的评级模型,其他调整项当期状况对上海医药个体基础信用等级无影响,上海医药具有aaa的个体基础信用等级,反映了其极低的业务风险和很低的财务风险。

 外部支持:

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实集团”)作为上海市国资系统重要的资产平台,经营实力较强。对公司业务发展、医药行业资源整合和资金等有较强的支持能力,受个体信用状况的支撑,外部支持提升子级是实际使用的外部支持力度。

评级对象概况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上海四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药股份”,1994年3月24日,四药股份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0849),于1998年经资产置换后更名为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合并其他医药公司以及向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集团”)发行股份购买医药资产以及向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上实”)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并向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购买其医药资产,上述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成后,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现名,股票代码变更为601607,股票简称为“上海医药”。2011年,公司完成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并于2011年5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码为02607。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医药制造、分销与零售的全产业链,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319.81亿元。

图 1:2022年收入构成情况 零售3.55% 其他0.29% 工业9.62% 分销86.54% 图 2:近年来收入走势

2319.81 2500 20% 2158.24 18.70% 18% 1919.09 2000 16% 14% 12.46% 1325.92 1500 12% 10% 1000 8% 7.49% 6% 500 4% 2.86% 2% 0 0% 2020 2021 2022 2023.1~6 营业总收入(亿元) 增长率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及半年报,中诚信国际整理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中诚信国际整理

产权结构: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股本为37.03亿元,控股股东上实集团及其全资附属子公司与上海上实、上药集团合计持有公司36.089%股份。2022年4月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引入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白药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截至2023年6月末云南白药集团持股比例17.974%。上海市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表 1: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主要子公司(亿元、%)

全称 简称 持股比例 2023年6月末 2022年

总资产 净资产 营业总收入 净利润

上药控股有限公司 上药控股 100.00 843.84 182.53 1,277.90 19.63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 上药科园 100.00 359.46 87.12 490.91 10.34

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 上海药材 100.00 87.99 47.62 65.74 4.56

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上药信谊 100.00 71.65 38.05 52.16 5.63

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 中西三维 100.00 37.56 29.85 11.64 4.01

上海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上药新亚 96.90 22.79 12.78 19.52 0.31

资料来源:公司提供

业务风险

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

中诚信国际认为,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仍处于复苏进程中,一季度开局良好,但二季度不及预期,特别是预期不稳下需求不足问题进一步凸显,持续复苏仍需要政策的支撑与呵护。

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复苏,GDP同比增长5.5%,两年复合同比增长4%,产出缺口延续收窄,三次产业和三大需求增长贡献率总体回归至常态水平,物流货运及人员流动等社会秩序层面的修复已基本完成。其中,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GDP环比增长2.2%,二季度复苏力度明显减弱GDP环比增长0.8%。

中诚信国际认为,上半年经济复苏主要受服务业生产及消费的恢复性增长所拉动,但随着预期不稳下的需求不足问题进一步凸显,投资与消费的修复节奏在二季度出现放缓,叠加外需走弱下的出口下行,当前经济整体处在“弱复苏”区间。同时,经济持续复苏的过程中风险与挑战仍存。从外部环境看,大国博弈与去全球化浪潮交织,外部环境严峻复杂;从增长动能看,需求不足对经济复苏的拖累有所加剧,且短期内较难逆转;从微观预期看,居民与企业信心偏弱,消费、投资的意愿与能力仍受制约;从债务压力看,宏观债务风险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中的庞氏融资占比抬升,加大经济金融脆弱性,尤其需要关注地方政府的结构性、区域性债务风险。从资产负债表看,居民收入、企业利润、政府财政的改善依然承压,资产负债表收缩的风险并未消除。

中诚信国际认为,当前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修复关键期、风险高发期和发力窗口期,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取向,并注重加大政策有效性和精准性。财政政策继续“加力提效”,加大增量财政资金落地,准财政政策或有所延续,发挥稳增长的主力作用,发力带动全社会投资和促进消费。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精准有力”,积极配合财政政策落地见效,持续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此外,宏观经济政策或将加强总体统筹与预期引导,继续做好短期稳增长与中长期结构调整的结合。

综合以上因素,中诚信国际认为,下半年宏观经济或将筑底企稳并延续修复,2023年全年GDP增速为5.3%左右。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

详见《202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与政策分析》,报告链接https://www.ccxi.com.cn/coreditResearch/detail/10474?type=1

行业概况

中诚信国际认为,2021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增长、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医疗保健重视程度加强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药品刚性需求旺盛,随着我国外部环境改善及医疗新基建的不断深入,医药流通行业增速保持恢复态势;随着医改持续深化,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整体呈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态势。

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医药行业持续发展。2021年随着国内和国际部分诊断试剂销售大幅增长,加之外部环境改善扭转了终端药品市场的负增长状态。2021年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增速逐渐恢复。据商务部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6,064亿元(含税),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5%;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为5,449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7.4%;药品批发市场销售额为20,615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8.65%。

图 3:近年来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情况

资料来源:商务部,中诚信国际整理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带动行业规模效应逐渐凸显,药品批发企业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2021年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4.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4家全国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4.2%,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2021年以来在带量采购常态化和深入化、器械带量采购的推行影响下,药品流通企业利润空间继续被压缩,具备较强资金实力、拥有较全面的网络覆盖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大型流通企业规模优势得到体现,未来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结构将不断优化。同时,在新政策及新市场的驱动下药品流通企业亦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从传统的药品分销商向高质量的医药供应链服务商,进而向健康综合服务商转型升级的全产业链运行模型。

表 2:医药批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强

位序 2019年度 2020年度 2021年度

1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4 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5 广州医药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重庆医药联合体 中国医药-重庆医药联合体

6 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7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8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9 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0 瑞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华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英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中国医药商业协会

零售企业亦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21年末连锁化率提升至57.2%,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随着医院药品零加成、两票制、双通道药房、取消院内药房等促进处方外流政策的陆续落地,国家药品集采的持续推进,为未来药品零售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但同时对其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专业化服务、用药安全控制提出更高要求,集团化、专业化、连锁化药店将更具备竞争优势。

随着外部环境的逐渐转好,其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有所减弱,但2021年国内各地区个别区域的生产、生活受到外部环境的极大影响,医院等传统医疗机构门诊量和住院人数大幅下降,对医药工业和医药流通市场形成一定冲击。202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四类药品(退烧、止咳、抗病毒、抗

生素类药品)销售逐步放开限制,居民对相关药品采购备货热情高涨,抗原检测试剂、血氧仪等监测仪器用量亦明显激活,加之后期医疗新基建相关举措的逐步深入,相关产品的医药工业和医药流通市场规模大幅增长,但需对新阶段下相关产品需求的持续性保持关注。

此外,2021年10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完善城乡药品流通功能、着力提升药品流通能级、稳步发展数字化药品流通、持续优化流通行业结构,未来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医药物流服务体系,大幅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将是医药流通企业应对挑战、谋求发展的上佳选择。同时,“互联网+医药”、医保线上支付等政策的实施,叠加外部环境催化作用,医药电商或将成为行业新增长点。

运营实力

中诚信国际认为,上海医药作为医药流通头部企业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稳固,并持续推动网络下沉和服务创新,在销售区域覆盖广度、深度及渠道保障能力方面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对企业信用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随着研发创新的推进,不断增强医药工业市场竞争力,但仍需关注未来医药流通行业市场竞争风险及医药工业研发进展。

公司医药分销主业突出,在全国性分销网络基础上进一步下沉布局,持续开拓海外市场,销售渠道覆盖广度和深度维持在行业内较高水平,医药流通头部企业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稳固。

随着销售网络拓展和业务创新转型推进,2022年以来公司医药分销主业收入实现较好增长,医药流通头部企业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作为全国第二大医药流通企业,保持领先的行业地位。

2022年以来,通过合作新设公司、同比例增资、收购兼并等方式,公司完成重庆市、云南省等多个省份地级市的商业并购项目,拓展甘肃等空白省份的空白区域布局,巩固其全网络覆盖优势。截至2022年末,公司分销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其中通过控股子公司直接覆盖全国25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覆盖各类医疗机构超过3.2万家;零售网络分布在全球16个省区市,零售药房总数超过2,000家,销售渠道覆盖广度和深度维持在行业内较高水平。

此外,2022年以来公司成立泰国全资子公司和新加坡合资公司,并实现瑞舒伐他汀钙4个规格在菲律宾的获批上市,持续深耕东南亚市场,通过工商联动以拓展其产品海外注册及销售规模,推进国际化进程。

公司与国内外主要的药品制造商保持战略合作关系,持续推进服务创新,保持全国进口药和创新药服务龙头地位;在工商业一体化优势上不断拓展器械、大健康等非药业务,拥有极强的渠道保障能力。

2022年以来,公司继续与国内外主要的药品制造商保持战略合作关系,并推进服务创新,为全球医药企业创新产品提供涵盖上市前合作、进出口服务、全国分销、创新增值四大领域的全供应链一站式管理服务,持续进行创新药服务平台建设。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创新药销售同比约分别增长15%和24%,分别引入20余个和14个进口总代品种,保持全国进口药和创新药

服务龙头地位。进口疫苗总代业务持续向下游拓展,并启动终端推广团队建设,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约44亿元,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经营品种方面,除所具有的工商业一体化优势外,公司进一步拓展器械、医美、健康食品等非药业务,同时加快全国器械业务基础布局,提升全价值链服务能级,2022~2023年上半年,器械、大健康等非药业务销售分别约341亿元和2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40%和22.16%。

公司工业板块产品资源丰富,多元化程度高,通过持续推进大产品聚焦战略,2022年销售收入过亿产品数量增至48个;研发投入持续加大,进一步提升工业竞争力。

2022年以来,公司医药工业板块保持丰富的产品资源,常年生产近700个中药和化药品种,20多种剂型,产品主要覆盖抗肿瘤、心脑血管、精神神经、抗感染、自身免疫、消化代谢和呼吸系统七大治疗领域,并已形成重点产品和基普药的产品组合梯队。2022年,公司继续围绕大产品聚焦战略,全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过亿产品数量48个,较去年增加4个。同期,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12%至157.27亿元,带动公司工业收入进一步提升,其中受益于提升终端覆盖、优化商业布局等,六神丸、替格瑞洛系列原料药、注射用硫酸黏菌素、注射用胰蛋白酶、异维A酸软胶囊等过亿品种实现较好销售收入增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表 3:近年来公司药品分治疗领域销售情况(亿元、%)

项目 2020 2021 2022

收入 毛利率 收入 毛利率 收入 毛利率

心血管系统 55.25 71.55 52.02 70.87 49.80 69.39

消化道和新陈代谢 20.88 62.62 21.76 66.58 24.37 69.40

全身性抗感染 20.56 43.91 25.26 36.44 27.67 32.97

中枢神经系统 13.42 78.73 16.47 79.56 18.73 78.37

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 14.95 81.55 14.82 81.00 16.11 80.86

骨骼肌肉系统 10.04 76.15 10.27 74.77 10.01 71.93

呼吸系统 14.18 72.98 15.10 78.35 17.54 76.49

其他 88.15 43.01 95.29 44.36 103.36 46.20

合计 237.43 59.09 250.98 58.75 267.58 58.55

注:合计收入未考虑板块间抵消;以上各领域数据为四舍五入,尾数加总与合计数有差异。

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表

研发创新方面,公司保持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投入28.00亿元,占医药工业收入比重10.47%。2022年以来公司实现新药管线的加速扩张,除已上市的安柯瑞(重组人5型腺病毒)、凯力康(尤瑞克林)、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3款创新药外,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62项1。同时,通过推动改良型新药和高端制剂的布局,不断丰富新品管线。此外,公司还依托旗下唯一罕见病平台上海上药睿尔药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睿尔”)布局罕见病业务,并居国内领导地位。目前公司系罕见病药品批文最多的企业之一,共有21个品种,涉及34个罕见病病症;上药睿尔共有在研项目15项,涉及全球创新药、首仿药以及多个临床急需的短缺药物,涵盖肿瘤、运动神经元、内分泌、心血管、代谢等多个罕见病门类,包括1类新药2项,2类新药2项及多个临床急需的仿制药。

目前公司主要通过“自主研发+对外合作”模式拓展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产品群,布局细胞治

1 其中创新药50项(含美国临床 II期3项),改良型新药12项。在创新药管线中,已有2项提交pre-NDA或上市申请,6项处于关键性研究或临床III期阶段。

疗、溶瘤病毒、ROR1抗体等生物医药前沿领域。2022年以来加快创新转型,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其中合资设立上海生物医药前沿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开展孵化器合作项目等。中诚信国际认为,目前公司医药工业以仿制药销售为主,随着上述药品研发和平台建设的推进,有助于公司转化成仿创结合的工业销售结构,提升其在医药工业竞争实力,但需对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等风险保持关注。

表 4:截至2022年末公司创新药管线主要研发情况 药品名称/代号 治疗领域 适应症 研发进展 消化代谢 X842 反流性食管炎 NDA 心血管 I001 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 临床III期 精神神经 I03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II期 临床II期 感染 百纳培南 抗感染 I022-K 临床 I期 肿瘤 晚期实体瘤 渐变性大细胞淋巴瘤(PTCL),霍奇金淋巴瘤 肿瘤 B006 临床Ib期 肿瘤 B007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 I期 图 4: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及占比情况

10.47% 30 12% 9.97% 25 10% 28.00 8.31% 25.03 20 8% 19.72 15 6% 10 4% 50 2% 0% 2020 2021 2022

注:对于合作开发品种,海外权益归属于合作方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表

研发投入(亿元)

研发投入/工业收入

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表,中诚信国际整理

未来公司资本性支出主要集中在产业基地、物流项目建设,资本支出压力较小。

在建工程方面,截至2022年末,公司主要重大在建工程为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等2,上述项目计划投资预算合计为59.78亿元,2022年当期资本支出9.05亿元。未来资本性支出压力不大,上述项目建成后将打造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医药保障基地服务能级,增强物流配送及药品生产能力,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表 5:2022年公司主要重大在建工程项目变动情况(亿元、%)

工程名称 预算数 2022年资本支出 工程进度 资金来源

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27.88 4.25 17.60 自有资金

青春宝-德清子公司二期项目 8.83 2.29 100.00 自有资金

上海医药物流中心绥德路二期项目 8.49 0.81 15.77 自有资金

上药信谊江场西路新建项目 7.68 1.05 16.02 自有资金

辽宁美亚制药有限公司迁建项目 6.90 0.65 18.61 自有资金

合计 59.78 9.05 -- --

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表

完成非公开发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云南白药,有助于充实公司运营资金、提升其整体实力;未来双方拟共同打造中药及大健康业务平台,后续合作进展需保持关注。

2022年4月8日,完成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项目,引入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白药”)作为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净额共计139.32亿元3,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运营资金及偿还公司债务,有助于进一步充实其营运资金。2022年,公司、云南白药与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云天上”产业联盟,已确定首批中药材集采8个品种并推进

2 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地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腹地,目标为打造集“新的研发中心、创新孵化平台、中试及产业化平台”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推进国内创新发展进程,系上海市重大项目。

3 除云南白药外,此次定向增发项目中另一名认购对象为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上实”)全资子公司上海潭东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现金30.65亿元认购了公司187,000,000股份。

实施,以保证中药材的稳定供应并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未来公司将与云南白药在中药材的联合采购、OTC品种业务、创新研发服务及商业业务等方面继续开展合作,尚需对双方后续合作进展保持关注。

财务风险

中诚信国际认为,2022年上海医药分销业务规模扩张带动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23年以来受公司对参股企业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利润总额同比下降;资产与负债规模快速增长,应收账款与存货对营运资金形成一定占用;非公开发行股份使得所有者权益持续增加,财务杠杆比率有所降低,短期债务持续增加,主要偿债指标表现有待提升。

盈利能力

2022年以来公司收入规模稳步扩大,经营性业务利润作为利润主要来源实现较好增长。

2022年分销和工业收入均实现较好增长,带动公司营业总收入进一步提升。受益于推进业务模式创新,分销板块毛利率小幅增加,但工业、零售板块受外部经济环境、带量采购等行业政策持续影响,毛利空间有所收窄,使得公司当年整体毛利率水平延续下滑趋势。2023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70%,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滑0.58个百分点。

表 6:近年来公司各板块营业收入及毛利率情况(亿元、%)

业务板块 2020 2021 2022 2023.1~6

收入 毛利率 收入 毛利率 收入 毛利率 收入 毛利率

工业 237.43 59.09 250.98 58.75 267.58 58.55 146.99 61.49

分销 1,676.50 7.17 1,906.17 6.52 2,057.33 6.58 1,188.26 6.14

零售 85.19 13.73 77.68 13.16 82.64 12.63 42.62 11.95

其他 11.91 51.47 13.10 45.66 13.49 36.57 6.93 41.25

抵消 -91.94 -- -89.69 -- -101.22 -- -58.87 --

营业总收入/营业毛利率 1,919.09 14.30 2,158.24 13.23 2,319.81 13.14 1,325.92 12.87

资料来源:公司提供

受经营扩张需要以及研发投入加大影响,2022年以来,以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为主的期间费用进一步增加,但受益于较好的期间费用控制能力,整体期间费用率实现下降,经营性业务利润同比提升,仍系利润的主要来源。2022年受种植的红豆杉提取物紫杉醇进入集采销售价格下降、应收账款规模增加且账龄延长,公司计提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和应收款项减值准备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当期利润总额。但正大青春宝西溪路551号等地块收储形成的资产处置收益较多,带动利润总额同比进一步增长。2023年1~6月,因外部市场环境及部分疫苗需求发生变化,公司对上海上药康希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计提4.31亿元损益调整,叠加上年同期子公司获得搬迁收益,使得公司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1.26%。盈利指标方面,EBIT利润率变动不大,公司整体保持行业内较好的盈利水平。

表 7:近年来公司盈利能力相关指标(亿元、%)

2020 2021 2022 2023.1~6

销售费用 128.65 133.18 142.79 77.33

管理费用 47.32 51.43 49.92 27.63

研发费用 16.57 19.87 21.12 10.26

财务费用 12.40 12.45 13.13 7.73

期间费用率 10.68 10.05 9.78 9.27

经营性业务利润 68.98 66.82 74.68 47.57

资产减值损失 8.99 1.40 3.31 -0.66

信用减值损失 -0.40 -0.01 3.12 3.36

投资收益 9.76 18.11 5.33 -1.99

资产处置收益 0.52 0.58 14.39 0.74

利润总额 71.75 81.44 88.08 45.34

EBIT 85.44 86.63 92.65 --

EBIT利润率 4.45 4.01 3.99 --

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表,中诚信国际整理

资产质量

2022年以来公司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持续增加,非公开发行的完成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优化财务杠杆;但短期债务占比仍较高,债务结构有待继续调整,且需对较大的商誉规模保持关注。

2022年以来,公司以流动资产为主的总资产随业务规模扩大而进一步增加。其中,受2022年完成非公开发行影响,期末货币资金同比大幅增长,受限货币资金为22.53亿元,占比10.05%,主要为向银行申请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的保证金存款;同时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致使同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大幅增加。由于销售规模扩大,2022年末以产成品为主的存货持续增长;此外,受下游回款周期延长等影响,2022年以来应收账款保持较快增长速度4,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进一步下降,公司现金周转天数较往年有所延长,但在同行业中处于较优水平,且分销客户中公立医院客户较多,资金回收较有保障。青春宝-德清子公司二期项目等在建工程转固使得2022年末固定资产规模增长。同期末公司仍保持较大规模的商誉,主要为上药控股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36.72亿元)、China Health Ltd.及下属子公司(28.70亿元)等构成,中诚信国际将继续对公司商誉减值和收并购企业的经营情况保持关注。2023年6月末,随着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资产结构变化不大。

公司总负债主要为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和总债务等。2022年以来,业务扩张导致以应付采购款为主的应付账款和预提费用为主的其他应付款增加。分销业务规模扩大带来的资金需求使得公司总债务仍保持增长趋势,2023年6月末短期债务占比超过85%,债务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受益于完成非公开发行股份及利润积累,2022年公司所有者权益增长,资本实力5得到提升,总资本化比率和资产负债率随之下降,财务杠杆明显优化,2023年以来随债务规模扩张,资产负债率和总资本化比率有所回升。

表 8:近年来公司资产质量相关指标(亿元、%、天)

2020 2021 2022 2023.6

货币资金 222.96 223.90 274.01 313.37

交易性金融资产 - - 96.14 114.39

应收账款 527.46 581.08 667.60 774.15

存货 240.88 271.04 344.60 331.46

现金周转天数 -- 75.36 80.49 75.16*

固定资产 104.91 104.84 115.39 113.07

4 截至2023年6月末,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在95%以上,前五大应收账款方合计金额占应收账款总额的5.33%,客户较为分散。

5 2022年公司新增股本8.55亿,其中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认购普通股6.66亿,上海潭东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认购普通股1.87亿;受2022年股本溢价影响,公司资本公积新增130.27亿元。

商誉 113.42 112.39 113.36 113.87

总资产 1,491.86 1,634.36 1,981.35 2,133.18

应付账款 328.61 372.31 456.04 500.51

其他应付款 121.43 130.63 164.75 198.73

短期债务/总债务 93.57 81.13 85.05 85.94

总债务 417.42 455.30 505.84 582.82

总负债 944.45 1,043.69 1,201.32 1,343.75

股本 28.42 28.42 36.98 37.03

资本公积 158.98 160.71 290.98 291.64

未分配利润 250.54 285.99 324.80 328.31

少数股东权益 93.86 97.07 109.39 115.84

所有者权益合计 547.41 590.66 780.02 789.42

资产负债率 63.31 63.86 60.63 62.99

总资本化比率 43.26 43.53 39.34 42.47

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表,中诚信国际整理

图 5: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总债务构成 图 6: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所有者权益构成

租赁负债2.27% 长期借款11.79% 其他流动负债10.32%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7.27% 短期借款57.86% 应付票据10.49% 股本, 4.69% 少数股东权益,14.67% 资本公积,36.94% 未分配利润,41.59% 其他综合收益,-0.63% 盈余公积,2.73% 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表,中诚信国际整理

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表,中诚信国际整理

现金流及偿债情况

公司保持较好的经营获现能力,2022年以来资本性支出同比下降,总债务规模增长,部分偿债指标略有弱化,但整体保持很强的偿债能力。

受货款支出增加影响,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规模略有下降,2023年以来受益于销售业绩增长,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增长;2022年以来,公司资本性支出同比下降,但使用闲置资金进行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使得投资活动净现金流持续呈净流出态势;2022年,因非公开发行股份收到的现金增加,当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呈大幅净流入态势,2023年以来受偿债规模增长影响,筹资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下降。

偿债指标方面,受2022年公司债务和利息支出规模增幅大于EBITDA规模下降影响,EBITDA对于债务本息的保障能力有所弱化;受益于货币资金规模大幅增长,货币等价物对短期债务覆盖程度有所提升;偿债指标虽有所弱化,但公司整体偿债能力仍然很强。

表 9:近年来公司现金流及偿债指标情况(亿元、X)

2020 2021 2022 2023.1~6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 68.45 50.61 47.43 16.38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 -17.06 -60.16 -124.73 -26.15

其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30.10 41.19 26.85 15.04

筹资活动净现金流 -12.61 15.66 121.39 51.32

FFO/总债务 0.17 0.15 0.14 --

总债务/EBITDA 3.85 4.14 4.33 --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 7.68 7.24 6.92 --

货币等价物/短期债务 0.51 0.58 0.84

资料来源:公司财务报表,中诚信国际整理

其他事项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受限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子公司股权等,其中,受限货币资金为26.49亿元,受限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8.97亿元,受限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和土地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 6.40亿元以及少量受限子公司股权、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无重大未决诉讼、仲裁事项。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686.36万元。

过往债务履约情况:根据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2020~2023年8月末,公司所有借款均到期还本、按期付息,未出现延迟支付本金和利息的情况。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报告出具日,公司在公开市场无信用违约记录。

假设与预测6

假设

——2023年,上海医药工业与分销业务规模持续拓展,营业总收入保持增长。

——2023年,受医保谈判和带量采购等政策持续深入的影响,上海医药营业毛利率略降。

——2023年,上海医药短期债务规模持续扩张。

——2023年,上海医药无重大股权收购事项,对生产基地建设等投资支出较往年变动不大。

预测

表 10:预测情况表

重要指标 2021年实际 2022年实际 2023年预测

总资本化比率(%) 43.53 39.34 39.50~40.50

总债务/EBITDA(X) 4.14 4.33 3.90~4.30

资料来源:实际值根据企业提供资料,中诚信国际整理;预测值根据企业提供资料及假设情景预测。

调整项

流动性评估

中诚信国际认为,上海医药流动性较强,银行授信余额可为其提供一定财务弹性,公司为A+H股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畅通,未来一年流动性来源对流动性需求覆盖能力较强。

6 中诚信国际对受评对象的预测性信息是中诚信国际对受评对象信用状况进行分析的考量因素之一。在该项预测性信息作出时,中诚信国际考虑了与受评对象相关的重要假设,可能存在中诚信国际无法预见的其他事项和假设因素,该等事项和假设因素可能对预测性信息造成影响,因此,前述的预测性信息与受评对象的未来实际经营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公司经营获现能力较好,2022年完成非公开发行后可使用账面货币资金及用于进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闲置资金充裕;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共获得银行授信额度1,628.04亿元,其中尚未使用额度为1,071.02亿元,具备较好财务弹性;公司系A+H股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渠道畅通。整体来看,保持充沛的流动性来源。

公司资金流出主要用于生产基地建设、研发支出、投资并购及偿付债务本息等,资本支出压力不大。公司债务以短期银行借款为主,公开债务全部为超短期融资券,整体债务接续能力良好。总体而言,凭借畅通的外部融资渠道和较好的财务弹性,在无大额并购和项目支出情况下,公司未来一年流动性来源对流动性需求覆盖能力较强。

表 11:截至2022年末公司主要债务到期分布情况(亿元)

项目 2023 2024 2025及以后

银行借款 303.99 56.61 5.99

应付票据 59.62 -- --

超短期融资券 60.00 -- --

注:1、超短期融资券仅列示本金金额;2、上表统计口径未包含租赁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

资料来源:公司提供,中诚信国际整理

ESG分析7

中诚信国际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与内控制度完善,目前ESG表现较好,其对持续经营和信用风险负面影响较小。

环境方面,作为医药流通企业,公司面临的环境问题较少。2022年投入环保资金1.19亿元,公司及下属单位没有发生与环境保护、污染物超标或违规排放等相关的违规被处罚事件。社会方面,公司薪酬福利制度、员工福利性保障以及培训体系健全,人员稳定性较高。公司持续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安保管理人员培养和常态化培训工作,近两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公司治理方面,公司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设置相关职能部门,具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云南白药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后,2022年公司聘任原云南白药董事长助理邵帅女士为公司副总裁,参与公司经营,但需对第八届董、监事换届事项保持关注8。公司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活动以及监督机制五个方面不断提升,优化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资金管理方面,控股股东上实集团对公司进行时点上的资金向上归集。

战略方面,公司从“创新发展、国际化发展、融产结合发展、集约化发展、数字化上药建设”多个维度出发,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实现“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领先药企”的战略目标。

外部支持

控股股东上实集团为上海市国资委重要资产平台之一,经营实力较强;公司所经营的医药业务为上实集团的核心业务和未来重要发展的战略板块,可获得上实集团的较大支持。

7 中诚信国际的ESG因素评估结果以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ESG评级结果为基础,结合专业判断得到。

8 根据公司《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云南白药完成认购公司此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后,有权向上海医药提名1名执行董事候选人、1名非执行董事候选人以及1名监事候选人。

公司控股股东上实集团作为上海市国资系统重要的资产平台之一,其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指标在上海国资系统企业中位于前列,是上海在境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和香港最具地方代表性的中资企业之一。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资委。

作为上海市属医药产业整合运营主体,近年来上实集团在资产配置和资金等方面均得到上海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亦对公司业务发展、医药行业资源整合和资金等有较强的支持能力。公司所经营的医药业务是上实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目前医药板块收入及毛利占比均在90%以上,在上实集团主营业务以及未来发展战略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同时,云南白药通过定增认购方式成为公司战略投资者,未来公司将与云南白药持续深入开展合作。

同行业比较

中诚信国际选取了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控股”)和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医药控股”)作为上海医药的可比公司,上述三家公司作为国内前三大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在业务和财务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中诚信国际认为,上海医药收入及利润规模与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第一名国药控股在规模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但作为国内第二大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和最大的进口药品服务平台,其在销售区域覆盖广度、深度及渠道保障能力方面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整体业务风险较低。财务指标方面,上海医药因拥有工业板块业务影响,现金周转天数处于可比企业中等水平;受益于完成非公开发行,公司资本实力得到提升,2022年末财务杠杆明显优化且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评级结论

综上所述,中诚信国际评定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附一: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图及组织结构图(截至2023年6月末)

资料来源:公司提供

附二: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数据及主要指标(合并口径)

财务数据(单位:万元) 2020 2021 2022 2023.6

货币资金 2,229,623.27 2,239,038.57 2,740,139.60 3,133,736.71

应收账款净额 5,274,590.59 5,810,777.02 6,675,985.40 7,741,451.17

其他应收款 200,945.65 241,910.80 257,481.41 352,881.09

存货净额 2,408,825.77 2,710,403.53 3,446,021.68 3,314,646.85

长期投资 766,267.28 1,053,556.84 1,147,717.12 1,080,288.89

固定资产 1,049,071.57 1,048,411.82 1,153,928.94 1,130,736.90

在建工程 173,720.40 291,413.00 277,736.31 347,145.51

无形资产 519,525.38 604,943.12 624,414.00 612,050.69

总资产 14,918,565.55 16,343,550.92 19,813,490.15 21,331,770.48

其他应付款 1,214,279.75 1,306,252.78 1,647,485.59 1,987,277.50

短期债务 3,905,656.64 3,693,839.80 4,302,210.70 5,008,991.05

长期债务 268,510.01 859,202.59 756,141.05 819,227.35

总债务 4,174,166.65 4,553,042.39 5,058,351.74 5,828,218.40

净债务 2,216,522.17 2,539,292.37 2,604,962.61 2,959,384.77

总负债 9,444,492.57 10,436,929.90 12,013,245.04 13,437,522.80

所有者权益合计 5,474,072.98 5,906,621.01 7,800,245.11 7,894,247.69

利息支出 141,189.25 151,822.85 168,927.89 --

营业总收入 19,190,915.62 21,582,425.90 23,198,129.98 13,259,215.73

经营性业务利润 689,820.53 668,157.01 746,780.91 475,670.55

投资收益 97,619.45 181,139.39 53,311.71 -19,899.24

净利润 560,526.40 627,456.94 699,201.48 341,700.10

EBIT 854,413.14 866,338.20 926,501.12 --

EBITDA 1,084,258.41 1,099,007.94 1,168,263.85 --

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 684,472.06 506,132.63 474,336.12 163,842.39

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 -170,567.64 -601,557.59 -1,247,312.42 -261,465.06

筹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 -126,122.98 156,562.85 1,213,859.41 513,162.06

财务指标 2020 2021 2022 2023.1~6

营业毛利率(%) 14.30 13.23 13.14 12.87

期间费用率(%) 10.68 10.05 9.78 9.27

EBIT利润率(%) 4.45 4.01 3.99 --

总资产收益率(%) -- 5.54 5.12 --

流动比率(X) 1.22 1.27 1.35 1.33

速动比率(X) 0.95 0.97 1.04 1.06

存货周转率(X) -- 7.32 6.55 6.84*

应收账款周转率(X) -- 3.89 3.72 3.68*

资产负债率(%) 63.31 63.86 60.63 62.99

总资本化比率(%) 43.26 43.53 39.34 42.47

短期债务/总债务(%) 93.57 81.13 85.05 85.94

经调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总债务(X) 0.13 0.07 0.05 --

经调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短期债务(X) 0.14 0.09 0.0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利息保障倍数(X) 4.85 3.33 2.81 --

总债务/EBITDA(X) 3.85 4.14 4.33 --

EBITDA/短期债务(X) 0.28 0.30 0.27 --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X) 7.68 7.24 6.92 --

EBIT利息保障倍数(X) 6.05 5.71 5.48 --

FFO/总债务(X) 0.17 0.15 0.14 --

注:1、2023年半年报未经审计;2、中诚信国际分析时将公司计入其他流动负债科目的超短期融资券调整至短期债务;3、带*指标已经年化处理。

附三:基本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

指标 计算公式

资本结构 短期债务 短期借款+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债务调整项

长期债务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租赁负债+其他债务调整项

总债务 长期债务+短期债务

经调整的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合计-混合型证券调整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总资本化比率 总债务/(总债务+经调整的所有者权益)

非受限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受限货币资金

利息支出 资本化利息支出+费用化利息支出+调整至债务的混合型证券股利支出

长期投资 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

经营效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净额+应收款项融资调整项平均净额)

存货周转率 营业成本/存货平均净额

现金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平均净额+应收款项融资调整项平均净额)×360天/营业收入+存货平均净额×360天/营业成本+合同资产平均净额×360天/营业收入-应付账款平均净额×360天/(营业成本+期末存货净额-期初存货净额)

盈利能力 营业毛利率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期间费用合计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

期间费用率 期间费用合计/营业收入

经营性业务利润 营业总收入-营业成本-利息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退保金-赔付支出净额-提取保险合同准备金净额-保单红利支出-分保费用-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其他收益-非经常性损益调整项

EBIT(息税前盈余) 利润总额+费用化利息支出-非经常性损益调整项

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盈余) EBIT+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总资产收益率 EBIT/总资产平均余额

EBIT利润率 EBIT/营业收入

现金流 收现比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

经调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中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中利息支出和混合型证券股利支出

FFO 经调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营运资本的减少(存货的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偿债能力 EBIT利息保障倍数 EBIT/利息支出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 EBITDA/利息支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利息保障倍数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利息支出

注:1、“利息支出、手续费及佣金支出、退保金、赔付支出净额、提取保险合同准备金净额、保单红利支出、分保费用”为金融及涉及金融业务的相关企业专用;2、根据《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15号),对于未执行新金融准则的企业,长期投资计算公式为:“长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3、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证监会公告[2008]43号,非经常性损益是指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正常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特殊和偶发性,影响报表使用人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断的各项交易和事项产生的损益。

附四:信用等级的符号及定义

个体信用评估(BCA)等级符号 含义

aaa 在无外部特殊支持下,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aa 在无外部特殊支持下,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很小,违约风险很低。

a 在无外部特殊支持下,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强,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较低。

bbb 在无外部特殊支持下,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违约风险一般。

bb 在无外部特殊支持下,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弱,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很大,有较高违约风险。

b 在无外部特殊支持下,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大地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很高。

ccc 在无外部特殊支持下,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度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极高。

cc 在无外部特殊支持下,受评对象基本不能偿还债务,违约很可能会发生。

c 在无外部特殊支持下,受评对象不能偿还债务。

注:除aaa级,ccc级及以下等级外,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

主体等级符号 含义

AAA 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AA 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小,违约风险很低。

A 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强,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较低。

BBB 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违约风险一般。

BB 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弱,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很大,有较高违约风险。

B 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大地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很高。

CCC 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度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极高。

CC 受评对象基本不能偿还债务,违约很可能会发生。

C 受评对象不能偿还债务。

注:除AAA级,CCC级及以下等级外,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

中长期债项等级符号 含义

AAA 债券安全性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信用风险极低。

AA 债券安全性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小,信用风险很低。

A 债券安全性较强,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信用风险较低。

BBB 债券安全性一般,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大,信用风险一般。

BB 债券安全性较弱,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很大,有较高信用风险。

B 债券安全性较大地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信用风险很高。

CCC 债券安全性极度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信用风险极高。

CC 基本不能保证偿还债券。

C 不能偿还债券。

注:除AAA级,CCC级及以下等级外,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

短期债项等级符号 含义

A-1 为最高级短期债券,还本付息风险很小,安全性很高。

A-2 还本付息能力较强,安全性较高。

A-3 还本付息能力一般,安全性易受不利环境变化的影响。

B 还本付息能力较低,有很高的违约风险。

C 还本付息能力极低,违约风险极高。

D 不能按期还本付息。

注:每一个信用等级均不进行微调。

独立·客观·专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南竹杆胡同2号银河SOHO5号楼

邮编:100010

电话:+86(10)6642 8877

传真:+86(10)6642 6100

网址:www.ccxi.com.cn

Address: Building 5, Galaxy SOHO, No.2 Nanzhugan Lane, Chaoyangmennei Avenue,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ostal Code:100010

Tel: +86(10)6642 8877

Fax: +86(10)6642 6100

Web: www.ccx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