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评级技术文件及研究资料
相关技术文件与研究资料名称 链接
《新世纪评级方法总论(2022版)》 http://www.shxsj.com/page?template=8&pageid=26739&mid=4&listype=1
工商企业评级方法与模型(电子信息制造行业)FM-GS006(2022.12) http://www.shxsj.com/page?template=8&pageid=26743&cid=114&listype=1
《2023年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信用回顾和2024年展望》 http://www.shxsj.com/page?template=8&pageid=29739&cid=91&listype=1
信用评级报告
概况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歌尔股份”、“该公司”或“公司”)前身为潍坊怡力达电声有限公司(简称“怡力达”),成立于2001年6月。2007年6月26日,潍坊怡通工电子有限公司(2016年10月名称变更为“歌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歌尔集团”)将其持有的怡力达2,940万股权转让给姜滨、姜龙等17名自然人及廊坊开发区永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永振电子”)、北京亿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亿润创投”)。2007年7月18日,歌尔集团、永振电子、亿润创投和姜滨、姜龙等17人共同签署发起人协议,以怡力达2007年6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按照约1:0.8比例折股后作为出资,以发起设立方式将怡力达整体变更为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歌尔声学”)。
2008年4月,经证监会〔2008〕613号文核准,歌尔声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3,000万股,注册资本变更为12,000万元,并于2008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歌尔声学,股票代码:002241.SZ)。2016年6月,歌尔声学变更为现名,股票简称变更为“歌尔股份”,股票代码未变。后经多次资本公积转股、非公开发行股票、可转债转股、回购股份注销以及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等的实施,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股本为341,721.96万股,实际控制人为姜滨先生和胡双美女士,两人为夫妻关系,其中姜滨先生直接持有公司8.41%的股份,并通过歌尔集团1间接持有公司14.86%的股份,胡双美女士持有公司0.47%的股份,一致行动人姜龙先生2直接持有公司7.33%的股份。
该公司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主要产品为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以及智能硬件等,与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在MEMS声学传感器、TWS智能无线耳机、VR虚拟现实产品等多个领域保持较高的市场地位,在中国电子元器件骨干企业百强及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靠前。
数据基础
本评级报告的数据来自于该公司提供的2021-2023年财务报表及2024年前三季度财务报表,以及相关经营数据。
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1-2023年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并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2021-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合并范围内子公司数量较上年末分别增加1家、6家、11家和7家,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合并范围内子公司共75家,其中2023年因驭光科技(绍兴)有限公司(简称“驭光科技”)在微纳光学器件、投射/显示模组和三维传感等领域与公司相关业务具备协同效应,子公司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定向增资扩股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驭光科技原有股东所持100%股权,驭光科技及其下属8家子公司均纳入公司合并范围,当年子公司数量增长较多。截至2023年9月末,驭光科技合并口径下总资产为4.03亿元,净资产为2.29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0.32亿元,实现净利润-0.69亿元。除驭光科技及其子公司外,近年来公司其他新增子公司均系为开展业务新投资设立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整体来看合并范围变化对财务状况影响较小,公司最近三年一期财务数据具有可比性。
业务
该公司专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及智能硬件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其中智能声学整机主要以ODM和JDM等模式与国内外客户展开合作,公司生产的微型扬声器、MEMS声学传感器、TWS智能无线耳机、VR设备等产品已进入全球领先科技企业的供应体系,多个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行业内竞
争优势明显。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业绩较易因个别客户或个别重点项目的波动而受到较大影响,同时公司业绩还受到消费电子行业周期及重点产品生命周期等的影响。公司持续在VR/MR/AR等新兴智能硬件领域布局,目前已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但相关产品还面临应用领域、用户体验等方面的不足,市场规模也有待进一步成长,若未来新兴智能硬件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公司或将面临前期投资损失风险及业绩增长瓶颈。
1. 外部环境
(1) 宏观因素
2024年第三季度,为应对经济增长压力,我国宏观政策支持力度显著加大,有利于增强信心和扭转预期。在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庞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以及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基础上,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保持不变。
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景气度回落且增长动能不强;受益于补库周期,全球贸易活动维持正增长。美联储四年来首次降息落地,至此,除日本央行外的主要央行均已进入降息通道;政策宽松与经济疲弱交织,金融市场的波动率明显上升,强势美元和不稳定的宏观环境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脆弱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全球生产率的提升值得期待,而供应链体系的区域化转变、保护主义盛行、地缘冲突多发等将带来负面影响。
我国经济数据持续走弱,完成全年发展目标的压力上升。就业的结构性问题仍较为突出,价格水平修复力度偏弱。服务业和工业生产活动增速均存边际走弱迹象,企业经营绩效改善受阻,其中有色、化工以及电子信息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相对较好。消费增长低迷,促消费政策的成效有待释放;制造业投资增长相对较快,基建投资增速下滑明显,而房地产投资持续大幅收缩;出口保持韧性且具有较强的带动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表现相对较好。
我国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创新能力、坚持扩大内需、推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是应对国内外复杂局面的长期政策部署;短期内,为应对增长压力,一揽子增量支持性宏观政策密集出台。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加快财政资金使用、扩大专项债支持范围、提前下达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通过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推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拟一次性较大规模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进一步缓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货币政策宽松力度显著提升,央行大力度降息降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稳定提供有力的货币金融支持。
经济增速下降是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预计2024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短期内,宏观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和提振资本市场有利于增强信心和扭转预期;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有望带动消费增长趋稳;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基建投资稳增长的功能持续,房地产业投资仍面临较大压力;出口存在降速可能,且面临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在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庞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以及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基础上,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保持不变。
(2) 行业因素
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消费者信心不足等影响,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整体增速处于较低水平,部分指标出现下滑。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具有资本和技术壁垒高的基本特征,且呈现全球化市场竞争格局,主要产品的厂商参与全球竞争且已在各自领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我国企业在通信系统设备、手机、服务器、电脑、显示器等主要产品组装制造领域均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与排名,且拥有产业链完整度高,国内市场容量大等优势。但中短期内仍面临着核心设备与关键元器件,尤其是高性能芯片机器制造设备受制于人等问题。政策方面,我国持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而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重要子行业,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同样面临较好的政策环境。
展望2024年,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与优化提升,我国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增速有望逐渐恢复,但全球经济景气度持续下行背景下,行业复苏仍面临较大的难度。具体到各细分子行业及产品或出现不同分化。预计在数字经济建设推动下,AI、工业互联、算力技术等将迅速发展,与此紧密相关的通信系统设备、服务器等仍具有较好的需求空间;手机及笔记本电脑尽管已出现复苏迹象,但消费者信心的提振尚需时日,消费电子产品复苏
轨迹及进度仍有待观察;考虑到通信、服务器等行业需求空间较大,手机等终端产品亦有回暖迹象,预计未来上游的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行业景气度将逐渐回升;而办公电子设备等成熟产品更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未来增长压力仍较大。此外,我国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仍存在核心设备与关键元器件,尤其是高性能产品进口依赖度高的情况,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地缘政治越发复杂的背景下,预计短期内行业仍将面临很大的供应保障风险。后续需重点关注企业层面的研发投入可能面临的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限制政策调整更新带来的产出风险。
详见:《2023年技术硬件与设备行业信用回顾与2024年展望》
TWS耳机行业
TWS(True Wireless Stereo)耳机,即真无线耳机,是将TWS技术应用于蓝牙耳机等领域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智能穿戴产品,自2016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AirPods起,全球TWS耳机出货量开始快速增长,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TWS耳机销量仅为918万台,到2023年全球TWS耳机销量增长至3.86亿台,7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0.59%。与此同时国内厂商也随之推出自己的TWS耳机产品,但2022年受消费电子终端市场低迷影响,国内TWS耳机出货量同比有所下滑,2023年以来随着产品技术创新以及下游需求小幅回暖,TWS耳机出货量有所恢复。整体来看,随着芯片、传感器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AI技术的应用,预计TWS耳机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图表 1. 近年来国内外TWS耳机出货量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全球TWS耳机出货量(亿台) 中国TWS耳机出货量(亿台)
资料来源:Counterpoint research、IDC、我爱音频网。
TWS耳机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元器件供应商、中游整机制造商以及下游的终端品牌厂商。其中,上游元器件主要包括主控芯片、电池、MEMS声学传感器、扬声器及其他零组件,其中主控芯片是耳机中最关键的部件,可实现耳机无线连接、音频处理、耳机电源管理、智能交互等功能,目前主要的参与厂商以苹果、高通、华为海思、恒玄科技、络达科技等国内外厂商为主;MEMS声学传感器是一种采用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将声学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的声学传感器,是TWS耳机中主要的声音识别元件,全球主要参与厂商为歌尔股份、瑞声科技和楼氏,根据Yole的数据显示,三家厂商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比75%以上,其中歌尔股份市占率排名第一。产业链中游的整机制造商主要负责将上游的元器件进行组装、加工,形成完整的TWS耳机产品,该类厂商主要以OEM(原始设备制造商)/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代工厂商的形式存在,与下游终端品牌厂商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目前主要的代工厂商为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佳禾智能、朝阳科技以及华勤技术等,根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以上厂商市占率分别为17%、16%、5%、4%以及4%。产业链下游的终端品牌厂商主要为苹果、华为、小米、三星、OPPO等国内外厂商,该类厂商较少自建产能直接生产耳机产品,主要负责产品设计与规划,将制造环节交由中游的整机制造商。根据Canalys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苹果在全球TWS耳机市场份额中占比23.1%,位居行业第一,三星、小米、印度品牌bopAt及华为分别以7.8%、6.6%、5.3%和5%的市占率排名行业第二至第五,前五大厂商占比接近50%,整体来看下游终端品牌市场较为集中。
政策方面,我国对消费电子产品的支持政策经历了从“提高消费类电子产品配套生产能力和零部件国产化程度,开发新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到“率先在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中国高端品牌”的过程。细分至耳机领域,国家同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开发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能眼镜等可穿戴终端设备产品,拓展产品形态和应用服务;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将“扬声器、送受话器、耳机、音箱等器件及零件单制造”归入
“01数字产品制造业”类别;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提出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产品消费,打造电子产品消费应用新场景;2023年12月,工信部、教育部、商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视听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提升高水平视听系统供给能力,发展智慧生活视听系统;提升音响、耳机等终端产品性能,鼓励开展个性化定制,形成场景化解决方案。打造现代视听电子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优质企业;鼓励音响、耳机、麦克风代工企业发展自有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行业影响力。
TWS耳机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耳机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迭代速度放缓,地缘政治、全球经济等宏观因素对行业造成一定冲击等风险。
VR/AR智能硬件行业
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利用头戴式或穿戴式设备,为用户提供与真实或虚构世界交互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的技术。从产品形态演进来看,VR产品创建了可使用户以多个自由度实现沉浸式交互的三维数字环境,虚拟化程度最高,AR产品可基于传感器、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将虚拟信息数据叠加至现实世界,通过手机、头戴式设备等终端呈现并被用户感知。从应用领域来看,随着VR产品在硬件、软件、内容与生态等各方面不断升级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已逐渐覆盖了游戏制作、建筑设计、影视动画、旅游、航空航天、军事模拟、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商业贸易以及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产业链各环节趋于成熟;AR产品现阶段主要集中于B端市场,在工业和培训场景等领域已有AR智能眼镜HiARH100、AR智能运维系统等成熟案例落地,目前AR产品在C端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下游多以观影、娱乐场景为主。从产品出货量来看,2022年之前随着VR/AR软硬件的不断升级以及下游应用的持续拓展,产品出货量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2022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影响,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当年VR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下滑;2023年以来,随着图像传感、空间计算等软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AI技术的加成,VR/AR出货量有所回升,IDC预计2024年全球VR/AR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4.2%。
图表 2. 近年来全球VR/AR产品出货量
1200 70.00%
60.00%
1000 50.00%
800 40.00%
30.00%
600 20.00%
10.00%
400 0.00%
200 -10.00%
-20.00%
0 -30.00%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VR/AR产品出货量(万台) 同比增长率
资料来源:IDC。
VR/AR产品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零部件、中游的整机组装代工以及下游的终端品牌厂商。上游零部件主要包括芯片、光学零部件、显示屏幕及其他零部件,其中芯片厂商主要为高通、海思、联发科、兆易创新、三星等企业,目前高通骁龙XR2芯片是主力芯片,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光学零部件主要包括镜头、透镜、CMOS芯片;
显示屏幕主要包括LCD、OLED及MiniLED屏幕;其他零部件主要包括声学零部件、传感器、陀螺仪、眼部追踪。中游的整机组装代工厂商负责将上游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加工,形成完整的VR/AR产品,与TWS耳机类似,该类厂商主要以OEM(原始设备制造商)/ODM(原始设计制造商)代工厂商的形式存在,与下游终端品牌厂商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下游的终端品牌厂商主要包括Meta、PICO、索尼、苹果等厂商。
政策方面,近年来国家对元宇宙行业及相关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保持了高度重视,相关行业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21年7月,工信部等十部门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加快云AR/VR头显、5G+4K摄像机、5G全景VR相机等智能产品推广,拉动新型产品和新型内容消费,促进新型体验类消费发展。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服务+制造”融合创新,加强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在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应用。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深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8k高清视频等技术的融合,拓展社交、购物、娱乐、展览等领域的应
用,促进生活消费品质升级。支持实体消费场所建设数字化消费新场景,推广智慧导览、智能导流、虚实交互体验、非接触式服务等应用,提升场景消费体验。2022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提出加快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展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强与跨境电商平台等联动互促,积极应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等技术,优化云上展厅、虚拟展台等展览新模式,智能对接供采,便利企业成交。2022年10月,工信部等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到2026年,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VR/AR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产品需求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全球经济等宏观因素对行业造成一定冲击,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等风险。
2. 业务运营
图表 3. 公司业务收入构成及变化情况(亿元,%)
主导产品或服务 2021年度 2022年度 2023年度 2024年前三季度 2023年前三季度
营业收入合计 782.21 1,048.94 985.74 696.46 739.48
其中:核心业务营业收入合计 769.46 1,029.67 958.86 — —
精密零组件 138.40 140.04 129.92 — —
在核心业务营业收入中占比 17.69 13.35 13.18 — —
智能声学整机 302.97 258.81 241.85 — —
在核心业务营业收入中占比 38.73 24.67 24.54 — —
智能硬件 328.09 630.82 587.09 — —
在核心业务营业收入中占比 41.94 60.14 59.56 — —
毛利率 14.13 11.12 8.95 11.44 8.40
其中:核心业务毛利率 14.16 11.13 8.93 — —
精密零组件 23.11 21.20 20.49 — —
智能声学整机 10.33 5.65 6.74 — —
智能硬件 13.91 11.14 7.27 — —
注:根据歌尔股份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
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消费电子制造企业之一,主营业务覆盖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多种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客户覆盖国内外领先的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企业。2021-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82.21亿元、1048.94亿元和985.74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14.13%、11.12%和8.95%。其中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10%,主要系当年智能硬件产品出货量增长,且产品货值较大,带动智能硬件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此外受重要客户某款智能声学整机暂停生产影响,当年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收入及毛利率有所下滑,综合作用下,2022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3.01个百分点。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03%,主要是受全球宏观经济复苏缓慢、欧美主要国家加息等因素影响,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下滑,公司各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同年公司毛利率同比减少2.17个百分点,其中智能硬件业务毛利率减少3.87个百分点,主要是当年VR产品销量低于预期,但相关产线设备折旧仍较高所致。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82%至696.46亿元,毛利率回升3.04个百分点至11.44%,主要是前期收入高但毛利率偏低的某款智能硬件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后段,出货量减少,导致销售收入有所下滑,但当期精密零组件和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收入同比均有所增长。
(1) 经营状况
该公司致力于服务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为客户提供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整机的垂直整合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服务。公司实施“大客户战略”,围绕核心客户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
相应的业务布局、产品规划和产能规划,并将相关零组件及整机产品主要以直销的方式销售至大客户。
该公司业务板块主要分为精密零组件、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其中精密零组件业务主要产品为微型扬声器/受话器、扬声器模组、触觉器件(马达)、无线充电器件、天线、MEMS声学传感器、其他MEMS传感器、微系统模组、VR/MR光学器件及模组、AR光学器件、微纳光学器件、3D结构光模组、AR光机模组、AR HUD模组、精密结构件等,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无线耳机、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终端产品;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主要产品包括TWS智能无线耳机、有线/无线耳机、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业务主要产品包括VR虚拟现实产品、MR混合现实产品、AR增强现实产品、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智能家居产品等。其中精密零组件整体销量有所下滑,平均单价波动增长,主要是产品结构变化所致;智能声学整机方面,因重要客户的某款智能声学整机订单变化,2022-2023年公司智能声学整机产品销量有所下滑,但2024年前三季度智能声学整机销量同比有所提升;智能硬件方面,2022年因某款游戏主机产品及VR虚拟现实产品出货量增长且货值较大,带动当年智能硬件产品平均单价及销售额同比大幅提升,但伴随游戏主机产品进入生命周期后段出货量有所下滑,2023年以来销售额同比有所减少。
图表 4. 公司各板块产品销售情况(单位:亿元、亿只、元/只)
产品类别 项目 2021年度 2022年度 2023年度
精密零组件 销售额 138.40 140.04 129.92
销量 50.52 42.21 40.00
平均单价 2.74 3.32 3.25
智能声学整机 销售额 302.97 258.81 241.85
销量 1.86 1.52 1.42
平均单价 163.08 170.68 170.90
智能硬件 销售额 328.09 630.82 587.09
销量 1.65 1.66 1.43
平均单价 198.32 380.20 409.12
合计 销售额 769.46 1,029.67 958.86
销量 54.03 45.38 42.85
平均单价 14.24 22.69 22.38
注:根据歌尔股份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
受所处行业竞争格局及业务模式影响,该公司的客户结构较为集中,2021-2023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分别为676.95亿元、922.15亿元和874.81亿元,分别占当年销售总额的86.54%、87.91%和88.75%,近年来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相对稳定,但因客户单一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公司对不同客户的销售额及占比有所波动。整体来看,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度高,需关注因主要客户业绩波动及供应链调整等对公司业务造成的影响。
图表 5. 2023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构成情况(单位:万元)
单位名称 销售收入 销售占比
客户一 4,276,177.33 2,663,397.17 858,610.45 610,647.69 339,311.41 43.38%
客户二 27.02%
客户三 8.71%
客户四 6.20%
客户五 3.44%
注:根据歌尔股份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
从销售区域看,该公司销售市场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及中国大陆等地,近年来公司境外收入稳定在90%以上。
销售结算方面,公司主要客户为海外客户,出口业务以美元结算为主,结算方式主要为电汇和银行承兑汇票。公司按购销敞口进行外汇套保操作,需关注汇率波动导致的外汇风险。结算账期方面,公司根据客户情况给予一定的账期,一般在45-90天。近年来,公司对票据结算方面加强卡控,如无特殊情况,新增客户不再接受银行承兑汇票结算。
图表 6. 近年来公司主要销售市场分布情况(单位:亿元)
地区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前三季度 2023年前三季度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境内 75.71 9.68% 91.82 8.75% 71.80 7.28% 60.04 8.62% 51.79 7.00%
境外 706.50 90.32% 957.12 91.25% 913.94 92.72% 636.42 91.38% 687.69 93.00%
合计 782.21 100% 1,048.94 100% 985.74 100% 696.46 100% 739.48 100%
注:根据歌尔股份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
生产方面,该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接单生产,近年来公司各板块产品产销率均维持在90%以上,产品积压、滞销情况较少。精密零组件板块,公司主要通过自主研发生产相关元器件;智能声学整机及智能硬件板块,公司通过“ODM”或“JDM”的方式,与客户合作进行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目前公司5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潍坊、越南、青岛、东莞和荣成。其中潍坊和越南生产基地较大,潍坊基地具有零件和各类整机生产产能,其余生产基地侧重整机制造。此外,公司越南基地南山工业园项目仍在建设,目前公司生产基地仍主要集中于国内。
该公司积极进行智能制造模式升级,打造GPS歌尔制造体系。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核心装备及系统集成等多种方式不断改进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提升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整机产品的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为提高生产效率及加强管理,公司持续提升设备自动化率,目前设备自动化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生产质量方面,公司建立了品质管理本部、BG品质管理组织和BU品质管理组织,对产品质量逐级监督管理,除PY(良率)之外,公司还通过更高标准的产品FPY(一次通过率)对生产部门进行考核,以加强产品质量管控。
近年来,该公司精密零组件产品产量持续下滑,主要系公司调整产品结构,扬声器、麦克风及精密金属件中低单价产品产能有所减少;另外受行业需求下滑影响,2023年公司智能声学整机及智能硬件产品产量规模均有不同程度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随着行业需求回暖,公司部分产品的产量同比有所回升。
图表 7. 近年来公司各板块产品产量情况(亿只)
产品类别 2021年度 2022年度 2023年度
精密零组件 51.12 42.91 39.65
智能声学整机 1.90 1.55 1.43
智能硬件 1.68 1.71 1.44
注:根据歌尔股份提供的数据整理。
该公司主要设备包括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数控慢走丝线切割机床、雕刻机、点胶机、多轴机械手等,少量高端设备暂无国产替代。其他材料采购方面,该公司接受客户订单后下发生产工单,而后生产部门根据生产工单的用量下发原材料采购订单并由采购部门进行采购。近年来,公司生产所需材料基本来自于外部采购,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芯片、线路板及结构件等,其中对芯片的采购规模常年保持较高水平,主要用于生产智能无线耳机、VR等智能整机产品。
该公司供应商以国外为主,2023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在年度采购总额中占比46.16%,较上年有所增长。结算方面,进口原材料采购以美元结算为主,结算方式为信用期结算,账期整体在30-120天,其中对于公司自主采购原材料的供应商账期一般不低于90天,主要以电汇方式结算,对于客户指定的供应商账期一般不低于客户对公司的结算账期,约为45-120天,一般以电汇结算为主,部分为票据结算。
图表 8. 2023年公司前五大供应商构成情况(单位:万元)
单位名称 采购额 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
供应商一 2,406,777.29 493,089.72 278,447.21 191,264.33 150,220.15 31.56%
供应商二 6.47%
供应商三 3.65%
供应商四 2.51%
供应商五 1.97%
单位名称 采购额 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
注:根据歌尔股份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
(2) 竞争地位
该公司已进入多家国内外领先科技公司的供应商名单。根据Yole数据,精密零组件领域,2023年公司在MEMS厂商中营收排名全球排名第九,是唯一进入前十的中国企业;智能声学整机领域,公司供应的TWS耳机出货量全球领先,主要客户覆盖国内外厂商;智能整机领域,公司与全球主流VR终端厂商均有合作,公司供应的VR产品在全球中高端市场中占比超过80%。公司已获得2023年度中国电子元器件骨干企业百强榜单第4位、2023年中国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企业第15位、2023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55位、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等多项荣誉。整体来看,公司产品结构丰富,且在细分领域竞争地位很高。
研发方面,2021-2023年该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43.01亿元、51.98亿元和45.7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50%、4.96%和4.64%,公司研发投入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公司主要的研发项目包括MEMS传感器及微系统模组研发项目、VR/MR/AR精密光学器件及模组研发项目及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头戴一体机研发项目等。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2,209项(其中国外专利申请4,031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7,896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9,90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809项,专利数量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主要以经营所得覆盖研发支出,目前较为稳定的盈利能力能够为短期内研发资金提供较好的保证,此外国家政府补助及银行融资也可作为公司研发投入的补充。总体上看,公司能够在相关技术领域保持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短期内资金保障程度高,较高的技术研发优势也有助于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较高的市场地位。
在研发人员配置方面,2021-2023年,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12,895人、12,305人和12,377人,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人数比例分别为13.46%、14.42%和15.21%,近年来公司研发体系保持相对稳定。未来随着业务发展,公司将持续加大对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以及与国内相关领域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目前公司已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成立联合研究院,开展长期合作。整体来看,公司技术人员配置基本能够满足公司短期内研发任务需求。
该公司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以支撑业务的持续发展。2021-2023年末,公司净资产分别为279.31亿元、302.58亿元和315.28亿元,公司资本实力很强,且近年来随着经营积累持续提升。同期公司EBITDA分别为77.33亿元、54.63亿元和54.04亿元,近年来受资产减值及收入下滑影响,公司EBITDA有所下滑,但整体仍保持较高水平。
(3) 经营效率
图表 9. 反映公司经营效率要素的主要指标值
1.55 120.00
1.50 100.00
1.45 80.00
1.40
60.00
1.35
1.30 40.00
1.25 20.00
1.20 0.00
2021年度 总资产周转率(次/年) 2022年度 营业收入现金率(%,右轴) 2023年度
注:根据歌尔股份所提供数据整理、绘制。
2021-2023年,该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42次/年、1.52次/年和1.31次/年,近年来受公司营业收入波动影响而有所波动。同期公司营业收入现金率分别为101.01%、83.76%和77.03%,因销售结构发生变化及部分客户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等,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现金率有所下滑。
(4) 盈利能力
图表 10. 反映公司盈利能力要素的主要指标值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2021年度 2022年度 2023年度
毛利率 总资产报酬率
注:根据歌尔股份所提供数据整理、绘制。
该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主业经营。近年来受公司行业消费需求变化、产品结构调整等影响,公司营业毛利有所波动,2021-2023年,公司营业毛利分别为110.54亿元、116.61亿元及88.21亿元,同期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4.13%、11.12%和8.95%。2021-2023年,公司总资产报酬率分别为8.74%、2.62%和1.77%,其中2022-2023年因智能声学整机订单减少及下游消费电子行业需求疲软等导致主要产品毛利下降,公司总资产报酬率同比出现下滑。但2024年前三季度,随着下游需求逐渐恢复,公司毛利率回升至11.44%,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该公司期间费用较高,以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为主。2021-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分别为67.34亿元、82.18亿元、77.99亿元和53.82亿元,期间费用率分别为8.61%、7.83%、7.91%及7.73%。2021-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1.70亿元、52.27亿元、47.16亿元和33.39亿元,主要为对MEMS传感器及微系统模组、VR/MR/AR精密光学器件及模组、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头戴一体机等项目的研发投入,其中2022年因公司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力度,当期研发费用增长较多。同期公司管理费用分别为19.52
亿元、22.95亿元、22.03亿元及14.85亿元,主要是职工薪酬、折旧及摊销等;财务费用分别为1.67亿元、1.49亿元、3.52亿元及1.07亿元,其中2023年为优化贷款结构,公司取得的长期借款增加,当期利息费用有所增长。
图表 11. 公司营业利润结构分析
公司营业利润结构 2021年度 2022年度 2023年度 2024年前三季度 2023年前三季度
营业收入合计(亿元) 782.21 1,048.94 985.74 696.46 739.48
营业毛利(亿元) 110.54 116.61 88.21 79.71 62.14
期间费用率(%) 8.61 7.83 7.91 7.73 7.18
其中:财务费用率(%) 0.21 0.14 0.36 0.15 0.22
全年利息支出总额(亿元) 2.13 3.04 5.45 / /
其中:资本化利息数额(亿元) 0.04 - - / /
注:根据歌尔股份所提供数据整理、计算。
从收益结构看,该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经营收益,同时其他收益也对公司利润总额提供一定补充。2021-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其他收益分别为4.67亿元、3.73亿元、3.73亿元和1.67亿元,主要为政府补助资金。
此外,近年来资产减值损失对公司收益形成一定影响。同期,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2.41亿元、17.83亿元、3.00亿元和2.31亿元,主要为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其中2022年公司计提存货跌价损失12.03亿元、固定资产减值损失5.79亿元,主要系当年某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暂停生产,当期公司对相关存货计提跌价准备、部分产线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所致。
图表 12. 影响公司盈利的其他因素分析
影响公司盈利的其他因素 2021年度 2022年度 2023年度 2024年前三季度 2023年前三季度
资产减值损失(亿元) 2.41 17.83 3.00 2.31 2.01
其他收益(亿元) 4.67 3.73 3.73 1.67 2.16
其中:政府补助(亿元) 4.64 3.51 3.32 / /
注:根据歌尔股份所提供数据整理。
受上述多种因素影响,2021-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分别实现营业利润46.83亿元、16.10亿元、9.09亿元和25.2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3.07亿元、17.91亿元、10.19亿元和22.88亿元,2024年以来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回暖以及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公司盈利水平有所提升。
财务
近年来随着该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对营运资金的需求有所增加,以银行借款为主的刚性债务规模持续增长,偿债压力加大。公司经营环节能形成持续现金净流入,但受客户结算方式以及销售情况波动影响,近年来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规模有所下滑。公司较多资金沉淀在应收账款、存货等,存在一定的减值风险。公司资本实力强,经营环节现金流量净额总体规模大,且融资渠道畅通,尚有一定规模授信额度未使用,可对公司流动性及偿债提供必要保障。
1. 财务杠杆
图表 13. 公司财务杠杆水平变动趋势
62.00 3.50
60.00 3.00
58.00 2.50
2.00
56.00
1.50
54.00 1.00
52.00 0.50
50.00 0.00
2021年末 2022年末 2023年末 2024年9月末
资产负债率(%) 权益资本/刚性债务(倍,右轴)
注:根据歌尔股份所提供的数据整理、绘制。
受生产布局拓展优化及行业特性约束,该公司近年来在生产设备上的投入较大,且设备更新投入规模持续较大,加之资金储备需求(策略)变化使得资金需求增加较多,外部融资需求增大,公司债务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21-2023年末及2024年9月末,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331.48亿元、469.19亿元、422.17亿元及483.66亿元,其中刚性债务分别为96.47亿元、153.72亿元、174.59亿元和202.80亿元。但主要得益于雄厚的资本实力与经营积累,公司近年来财务杠杆总体稳定在合理水平,同期末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27%、60.79%、57.25%及59.43%,其中2024年9月末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主要系当期末为公司业务高峰期,需储备一定资金规模用于经营周转,当期末刚性债务增长较多所致。同期末,公司所有者权益分别为279.31亿元、302.58亿元、315.28亿元及330.11亿元,权益资本与刚性负债的比例分别为2.90倍、1.97倍、1.81倍及1.63倍,近年来随着刚性债务的持续增长,公司权益资本对刚性债务的覆盖程度有所下降,但整体对刚性债务的保障程度较高。
(1) 资产
图表 14. 公司核心资产状况及其变动
主要数据及指标 2021年末 2022年末 2023年末 2024年9月末
流动资产(亿元,在总资产中占比%) 351.62 455.63 400.41 491.69
57.57 59.04 54.30 60.42
其中:货币资金(亿元) 100.49 126.83 147.37 162.88
应收账款(亿元) 118.99 143.96 124.25 145.98
存货(亿元) 120.82 173.49 107.95 142.89
非流动资产(亿元,在总资产中占比%) 259.17 316.13 337.03 322.09
42.43 40.96 45.70 39.58
其中:固定资产(亿元) 181.23 214.60 223.05 211.72
在建工程(亿元) 21.27 24.24 20.71 17.27
无形资产(亿元) 27.63 27.21 32.80 32.02
期末全部受限资产账面金额(亿元) 10.44 20.14 26.06 51.97
受限资产账面余额/总资产(%) 1.71 2.61 3.53 6.39
期末抵质押融资余额(亿元) - - 1.50 1.07
注:根据歌尔股份所提供数据整理、计算。
2021-2023年末及2024年9月末该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610.79亿元、771.76亿元、737.44亿元及813.78亿元,公司资产规模逐年扩大,其中流动资产占比分别为57.57%、59.04%、54.30%及60.42%。
该公司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组成。2021-2023年末及2024年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分别为100.49亿元、126.83亿元、147.37亿元及162.88亿元,公司货币资金存量规模较大,资金储备持续增加,其中2021-2023年末公司受限货币资金分别为9.11亿元、13.93亿元和14.56亿元,分别占同期末货币资金的9.06%、10.98%及9.88%,主要为票据、保函、信用证保证金等。同期末,存货分别为120.82亿元、173.49亿元、107.95亿元及142.89亿元,其中2022年因当年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且智能硬件产品货值较高,当年末存货规模同比大幅增长,2023年随着相应项目进入后期出货量下降,年末存货规模同比大幅减少,2024年9月末因公司多数产品出货峰值在第三、四季度,当期末存货规模较上年末有所增长。公司存货中原材料及库存商品占比较高,2023年末其账面余额分别为52.94亿元及41.21亿元,分别占当年末存货余额的48.10%和37.44%。2021-2023年公司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41亿元、12.03亿元和4.13亿元,其中2022年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大幅增长,主要系当年某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暂停生产,计提相关跌价准备所致。整体来看,公司的存货规模较大,且近年来受产品出货周期影响波动较为明显,此外因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原因,公司存在一定的存货跌价风险。同期末,应收账款分别为118.99亿元、143.96亿元、124.25亿元及145.98亿元,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增长,公司应收账款规模波动增长,其中2022年因第四季度某款智能硬件产品处于出货高峰期,且相关客户的应收账款账期相对偏长,当年末应收账款规模大幅增长,2023年随着相关产品基本交付结束,销售款项回笼,当年末应收账款同比有所下降。公司应收账款平均账龄集中在1年以内,2023年末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125.43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比例为99.90%,其中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占比76.61%。公司针对应收账款管理成立了信用风险管理小组,对不同客户有相关的健康度评价以及授信额度,每年进行调整,且公司主要服务于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客户信用质量较好,一般能够按照协议约定在结算账期内付款,近年来公司按照账龄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较小。整体来看,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较大,且易受产品出货周期影响,此外公司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较为集中,但公司主要应收客户信用质量较好,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较小。
从该公司非流动资产看,主要由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组成。2021-2023年末及2024年9月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181.23亿元、214.60亿元、223.05亿元及211.72亿元,主要为厂房等房屋建筑及生产设备,2023年末账面价值分别为94.68亿元及109.21亿元,分别在固定资产中占比42.45%和48.96%。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张带来的厂房建设及设备更新换代,固定资产账面原值持续增长,公司对固定资产均采用年限平均法折旧,其中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为20-30年,年折旧率为3%-4.75%,生产设备折旧年限为5-10年,年折旧率为9%-19%,近年来随着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规模增长,累计折旧规模也同步大幅增长,2021-2023年公司分别新增折旧21.13亿元、27.68亿元和29.64亿元,当年末累计折旧分别为84.67亿元、107.59亿元和132.94亿元,综合影响下近年来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波动增长。未来随着新项目的承接以及越南等生产基地的持续建设,公司固定资产规模仍将持续增长。同期末,公司无形资产分别为 27.63亿元、27.21亿元、32.80亿元及
32.02亿元,主要为土地使用权及非专利技术,近年来变化不大,截至2023年末通过公司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占比为53.22%。同期末,公司在建工程分别为21.27亿元、24.24亿元、20.71亿元及17.27亿元,近年来随着厂房及自制设备完工转固,在建工程规模有所减少。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主要在建项目为越南南山工业园项目,主要以自有资金覆盖支出。整体来看,公司在建投资规模相对较小,未来资本性支出压力较小。
受限资产方面,截至2024年9月末,该公司受限资产规模为51.97亿元,占同期末资产总额的6.39%,其中货币资金27.12亿元,主要为票据保证金;其他主要为计在其他流动资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大额存单质押等,主要用于办理融资保函、票据等。
图表 15. 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受限资产情况(单位:亿元)
受限资产 期末账面余额 受限原因
货币资金 27.12 6.05 1.58 16.61 0.61 票据保证金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大额存单质押
其他非流动资产 大额存单质押
其他流动资产 大额存单质押
无形资产 土地使用权抵押
合计 51.97 -
注:根据歌尔股份所提供数据整理。
(2) 所有者权益
图表 16. 公司所有者权益构成及其变动趋势
350.00 60.00
300.00 50.00
250.00
40.00
200.00
30.00
150.00
20.00
100.00
50.00 10.00
0.00 0.0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亿元) 少数股东权益(亿元) 归母权益/少数股东权益(x,右轴)
注:根据歌尔股份所提供的数据整理、绘制。
随着自身经营积累的不断增加,公司资本实力稳步增强,2021-2023年末及2024年9月末,所有者权益分别为279.31亿元、302.58亿元、315.28亿元及330.11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分别为273.28亿元、294.92亿元、308.11亿元及323.38亿元。公司归母所有者权益主要由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和股本构成,截至2024年9月末分别为188.31亿元、91.65亿元和34.17亿元,其中当期末股本较上年末有所减少,主要系2024年2月经公司股东大会决议,公司注销已回购股份326.86万股所致,此外2023年末公司资本公积较上年末有所减少,主要系当年公司将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公司股票以低于回购成本价非交易过户至公司“家园6号”、“家园7号”员工持股计划相关专户所致。2021-2023年末及2024年9月末,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分别为6.04亿元、7.66亿元、7.17亿元和6.74亿元,近年来因部分非全资子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亏损,少数股东权益小幅下降。
(3) 负债
图表 17. 公司债务结构及核心债务(亿元)
主要数据及指标 2021年末 2022年末 2023年末 2024年9月末
刚性债务 96.47 153.72 174.59 202.80
其中:短期刚性债务 74.43 131.66 108.28 175.82
中长期刚性债务 22.04 22.06 66.31 26.98
应付账款 185.30 257.49 175.82 217.56
合同负债 22.11 22.95 34.73 28.82
综合融资成本(年化,%) 2.37 2.39 3.49 3.28
注:根据歌尔股份所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
2021-2023年末及2024年9月末,该公司长短期债务比分别为11.22%、9.83%、26.24%及10.85%,以流动负债为主,其中2023年为应对行业下行趋势,公司储备一定规模中长期银行借款,银行短期借款规模下降,当年公司长短期债务比有所上升,2024年以来随着公司长期借款逐步转入一年内到期,当期末非流动负债占比有所下降。同期末,公司流动负债分别为298.03亿元、427.21亿元、334.42亿元及436.33亿元,分别占负债总额的89.91%、91.05%、79.22%及90.21%。公司流动负债以短期刚性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交易性金融负债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及应付账款为主。2021-2023年末及2024年9月末,短期借款分别为42.85亿元、71.21亿元、52.14亿元及106.99亿元,其中2022年公司经营规模扩大,为补充运营资金,当年短期借款规模有所增长,2023年公司优化贷款结构,偿还部分短期借款,当年末短期借款规模同比有所下滑,2024年第三季度处于业务高峰期,公司储备一定运营资金,当期末短期借款规模大幅增长。同期末,公司应付票据分别为27.43亿元、48.50亿元、45.38亿元及33.32亿元,主要为应付银行承兑汇票,2022年末应付票据大幅增长主要系当年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采购订单增加,公司以票据结算的采购货款增加所致。同期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负债分别为0.15亿元、2.02亿元、1.30亿元和1.13亿元,主要为外汇衍生品等,近年来规模较小。同期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分别为4.00亿元、9.93亿元、9.46亿元及34.37亿元,其中2024年9月末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规模有所增长。同期末,应付账款分别为185.30亿元、257.49亿元、175.82亿元及217.56亿元,主要为应付材料款及设备款,其中2022年因经营规模扩大,采购订单增长,当年应付账款有所增长,2023年末公司部分货款到期结清,当年末应付账款有所减少,2024年9月末因公司处于业务高峰期,当期末应付账款较上年末有所增长。2021-2023年末及2024年9月末,公司非流动负债分别为33.45亿元、41.97亿元、87.75亿元及47.33亿元,主要以长期借款为主,同期末公司长期借款分别为22.04亿元、22.06亿元、66.31亿元及26.98亿元,公司长期借款主要为2-3年中长期流贷,2023年为应对行业下行趋势,公司储备一定规模中长期银行借款,当年末长期借款大幅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随着公司减少长期借款融资以及部分转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当期末长期借款较上年末大幅减少。2023年末公司综合融资成本为3.49%,因公司银行借款融资规模持续增长,且2023年长期借款规模较大,近年来公司融资成本整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前三季度,随着公司银行长期借款规模下降,当期年化综合融资成本有所下降。目前公司债务结构以短期为主,需关注公司即期偿债压力。
2021-2023年末及2024年9月末,该公司刚性债务分别为96.47亿元、153.72亿元、174.59亿元及202.80亿元,分别占负债总额的29.10%、32.76%、41.36%及41.93%。公司刚性债务以银行借款为主,同期末公司银行借款合计分别为68.89亿元、103.20亿元、127.91亿元及168.35亿元,占刚性债务比例分别为71.41%、67.13%、73.26%及83.01%。公司银行借款以信用借款及保证借款为主,截至2024年9月末分别为141.90亿元及25.37亿元,其中保证借款主要为歌尔集团为公司及子公司提供担保以及公司为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银行借款中外币借款折合人民币合计 25.28亿元,公司外币借款主要用于公司在越南当地的项目建设以及日常经营。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较大,需关注因汇率波动导致的外汇风险。
图表 18. 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银行借款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种类 短期借款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 合计
抵/质押借款 - 2.20 104.79 - 11.00 23.37 1.07 12.17 13.74 1.07 25.37 141.90
保证借款
信用借款
合计 106.99 34.37 26.98 168.34
注:根据歌尔股份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
资金管理方面,该公司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在财务本部下设资金管理中心及财务共享中心,其中资金管理中心负责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资金及现金流的预测,并根据公司整体情况进行资金管理,财务共享中心负责根据审批的资金计划执行相关操作。同时,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审计稽核部对公司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符合相关规定。整体来看,公司资金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体系较为完善。
2. 偿债能力
(1) 现金流量
图表 19. 公司现金流量状况
主要数据及指标 2021年度 2022年度 2023年度 2024年前三季度 2023年前三季度
经营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亿元) 85.98 83.17 81.52 26.60 34.01
其中:业务现金收支净额(亿元) 100.00 102.40 94.24 36.42 39.49
投资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亿元) -67.68 -90.77 -75.83 -52.74 -67.39
其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69.62 80.90 69.50 29.54 54.18
筹资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亿元) 3.87 20.08 17.74 13.94 27.50
其中:现金利息支出(亿元) 1.75 2.85 4.96 3.53 3.24
注1:根据歌尔股份提供的数据整理。
注2:业务现金收支净额是指不包括其他因素导致的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的经营环节现金流量净额。
2021-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经营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5.98亿元、83.17亿元、81.52亿元及26.60亿元,公司业务现金收支规模较大。
2021-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该公司投资环节产生的现金净流出分别为67.68亿元、90.77亿元、75.83亿元及52.74亿元,近年来公司投资规模较大,投资环节现金流持续呈净流出,主要为购置机器设备、厂房建设及研发项目投资等,其中2022年因公司购建机器设备及厂房增加,且上年公司结构性存款到期回款规模较大,当年投资环节现金净流出规模同比有所增长,2023年因公司定期存款到期收回本金及外汇衍生品投资收到的现金增加,当年投资环节现金净流出规模同比有所下降,2024年前三季度因公司对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当期投资环节现金净流出规模同比有所下降。未来随着客户新项目的不断承接,公司将持续对机器设备及厂房建设有较大规模的投资支出,仍存在较大资本性支出需求。
近年来该公司外部融资规模较大,2021-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筹资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87亿元、20.08亿元、17.74亿元及13.94亿元,2022年以来公司为补充营运资金,保持了较大规模的银行借款,此外子公司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投资收到现金2.74亿元,当年筹资环节现金净流入规模大幅增长。未来公司在运营资金、资本性支出等方面仍存在融资需求,需关注公司后续因持续融资对公司债务规模及财务杠杆影响情况。
(2) 偿债能力
图表 20. 公司偿债能力指标值
主要数据及指标 2021年度 2022年度 2023年度
EBITDA(亿元) 77.33 54.63 54.04
EBITDA/全部利息支出(倍) 36.23 18.00 9.92
EBITDA/刚性债务(倍) 0.76 0.44 0.33
注:根据歌尔股份所提供数据整理、计算。
2021-2023年,该公司EBITDA分别为77.33亿元、54.63亿元和54.04亿元,主要来源于固定资产折旧和利润总额,同期公司固定资产折旧分别为21.18亿元、27.37亿元和29.39亿元,由于公司近年来持续增加对机器设备及厂房的投入,公司固定资产折旧持续增长,同期公司利润总额分别为46.06亿元、15.09亿元和7.91亿元,其
中2022年因公司大规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利润总额同比减少,2023年受行业需求下滑影响,公司营业收入下滑,当年利润总额同步下滑,受以上因素综合影响,近年来公司EBITDA持续下滑。2021-2023年,公司EBITDA对利息支出的保障倍数分别为36.23倍、18.00倍和9.92倍,EBITDA对利息的保障度高,同期EBITDA对刚性债务的保障倍数分别为0.76倍、0.44倍和0.33倍,近年来因公司融资规模较大而有所下滑。整体来看,公司EBITDA规模较大,对利息支出及刚性债务有一定的保障能力。
调整因素
1. 流动性/短期因素
图表 21. 公司资产流动性指标值
主要数据及指标 2021年末 2022年末 2023年末 2024年9月末
流动比率(%) 117.98 106.65 119.73 112.69
速动比率(%) 77.11 65.92 86.69 79.35
现金比率(%) 34.33 30.59 46.27 39.12
注:根据歌尔股份所提供数据整理、计算。
近年来,随着该公司业务规模扩张以及调整融资结构,流动负债规模较大,公司流动比率有所波动,2021-2023年末及2024年9月末,分别为117.98%、106.65%、119.73%和112.69%,其中2022年因公司经营规模扩大、采购订单增加导致应付账款及短期银行借款有所增长,当年末流动负债有所增长,流动比率同比有所下滑,2023年随着公司偿还部分短期借款及应付账款,当年末流动比率同比有所增长,2024年9月末,因三季度为业务高峰期,公司需做一定资金储备以备支付货款,当期末短期借款及应付账款规模较上年末有所增长,流动比率有所下滑。同期末速动比率分别为77.11%、65.92%、86.69%及79.35%,因公司流动资产中存货占比较大,公司速动比率较低。同时,公司因较多资金沉淀在存货、应收账款等,存量货币资金对即期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较低,同期末公司现金比率分别为34.33%、30.59%、46.27%及39.12%。整体来看,公司存货规模较大,资产流动性有待增强。
该公司与多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获得的银行授信总额为626.56亿元4,尚有411.42亿元授信额度未使用,公司融资渠道较为通畅,较为充足的授信额度可对债务周转和流动性压力提供一定保障。
2. ESG因素
近年来该公司股权关系及治理结构保持稳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姜滨先生和胡双美女士,两人为夫妻关系,截至2024年9月末分别直接持有公司股权8.41%和0.47%,姜滨先生还通过歌尔集团间接持有公司14.86%的股份。姜滨先生长期担任公司董事长,另外姜龙先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与姜滨先生为兄弟关系,目前担任公司高级顾问,同期末姜龙先生持有公司股权7.33%。公司控股股东为歌尔集团,除核心子公司歌尔股份外,歌尔集团主营业务还包括少量房地产业务、生态农业及餐饮等业务,均主要用于助力集团主业自足发展,截至2023年末歌尔集团总资产为795.20亿元,净资产为359.25亿元,当年合并口径实现营业收入997.47亿元,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32亿元。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姜龙先生累计质押所持有的公司股份6,500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25.96%,上述股权质押主要用于本人自身资金需求,除此外公司无其他股权质押情况。公司产权状况详见附录一。
董监高方面,2021年1月,该公司原财务总监段会禄先生因公司工作安排辞任,辞任后仍担任公司董事及副总裁,同时聘任李永志先生为公司新任财务总监;同年4月公司原职工代表监事冯建亮先生因工作调整离任,同时选举魏文滨先生为公司新任职工代表监事;同年6月,公司聘任李友波先生、朱胜波先生为公司新任副总裁,同年9月公司原副总裁冯蓬勃先生因工作安排辞任。2022年11月,公司原董事刘成敏先生、原独立董事夏善红女士、王田苗先生、原监事会主席孙红斌先生、原副总裁朱胜波先生因任期届满离任,同时公司选举李友波先生为公司新任董事,选举黄翊东女士、姜付秀先生为公司新任独立董事,选举冯蓬勃先生为公司新任监事会主席。
2023年3月,公司原副总裁吉永和良先生因个人原因辞任;同年4月,公司原总裁、董事、副董事长姜龙先生因个人原因辞任,原副总裁李友波先生改任总裁,同时聘任饶轶先生为公司新任副总裁,同月公司原董事会秘书、副总裁贾军安先生因工作安排辞任,同时聘任徐大朋先生为公司新任董事会秘书;同年 5月,公司选举刘耀诚先生为新任董事。2024年5月,公司原独立董事王琨先生因个人原因离任,同时选举仇旻先生为公司新任独立董事,同年8月,公司聘任刘耀诚先生为新任副总裁。
近年来,该公司在信息透明度方面未出现延期披露财务报表,已披露财务报表未出现重大会计差错;未受到监管处罚。在环境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怡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所排放的污染物均严格按照环评及排污许可标准要求达标排放,近年来未出现因违法违规而受到处罚的情况。
3. 表外事项
根据该公司提供的2024年11月8日的《企业信用报告》及相关资料,近年来公司不存在借款违约及欠息事项,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无逾期的对外担保。经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司不存在行政处罚。根据该公司审计报告,公司不存在重大未决诉讼及仲裁事项。
4. 其他因素
近年来该公司关联交易规模较小,2023年公司采购商品及接受劳务的关联交易金额为1.52亿元,主要为向安捷利实业有限公司购买原材料0.45亿元以及向潍坊歌尔农场有限公司购买商品及劳务0.30亿元等;当年出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金额为 1.12亿元,主要为向潍坊歌尔丹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商品及劳务0.70亿元等。公司关联担保规模相对较大,主要为公司向子公司歌尔科技(越南)有限公司及歌尔精工制造(越南)有限公司提供担保以及歌尔集团有限公司对公司提供的担保,2023年公司作为担保方向子公司合计提供担保 21.94
亿元,截至2023年末尚余16.58亿元担保未履行完毕,主要为向子公司歌尔科技(越南)有限公司提供担保9.13亿元及向子公司歌尔精工制造(越南)有限公司提供担保6.81亿元,同年公司作为被担保方发生的担保金额合计39.06亿元,均由歌尔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截至2023年末尚余28.36亿元担保未履行完毕。此外,2023年11月,歌尔集团有限公司向公司拆入资金0.11亿元,年利率3.45%,期限3年。截至2023年末公司应收关联方款项合计0.28亿元,应付关联方款项合计0.19亿元,整体规模较小。
此外,根据该公司于2024年9月发布的《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的预案》,公司拟将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歌尔微”)分拆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截至该公告披露日,公司直接持有歌尔微87.75%的股份,为其控股股东,姜滨先生和胡双美女士为歌尔微实际控制人,上市后公司仍将维持对歌尔微的控制权。歌尔微是公司体系内唯一从事MEMS器件及微系统模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业务涵盖芯片设计、产品开发、封装测试和系统应用等关键环节,主要产品包括MEMS声学传感器、其他MEMS传感器和微系统模组。目前该事项尚需经过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等部门核准,需关注本次分拆上市的后续进展以及上市后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情况。
同业比较分析
新世纪评级选取了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立讯精密”)和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勤技术”)作为该公司的同业比较对象,上述公司均是以精密组件及智能整机产品的生产、制造为主业的上市企业,具有较高的可比性。
该公司在其专业领域内的技术水平行业领先,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6,809项,同时公司专注于生产制造体系的建设与投入,目前公司生产设备自动化率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公司经营规模较大,盈利有所下滑,EBITDA对利息支出及刚性债务的覆盖程度较好,但受客户结构及结算方式影响,公司经营收现能力较弱,营业收入现金流较低。公司财务杠杆稳健,权益资本对刚性债务保障程度较高。
评级结论
综上,本评级机构评定歌尔股份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跟踪评级安排
根据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和本评级机构的业务操作规范,在本信用评级报告有效期内,本评级机构将在需要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跟踪评级。在发生可能影响发行人信用质量的重大事项时,本评级机构将启动不定期跟踪评级程序,发行人应根据已作出的书面承诺及时告知本评级机构相应事项并提供相应资料。
本评级机构的跟踪评级报告和评级结果将对发行人、监管部门及监管部门要求的披露对象进行披露。
本评级机构将在监管部门指定媒体及本评级机构的网站上公布跟踪评级结果。
如发行人不能及时提供跟踪评级所需资料,本评级机构将根据相关主管部门监管的要求和本评级机构的业务操作规范,采取公告延迟披露跟踪评级报告、终止评级等评级行动。
附录一: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关系图
注:根据歌尔股份提供的资料整理绘制(截至2024年9月末)。
附录二:
公司组织结构图
注:根据歌尔股份提供的资料整理绘制(截至2024年12月末)。
附录三:
相关实体主要数据概览
基本情况 2023年(末)主要财务数据(亿元) 备注
全称 简称 与公司关系 母公司持股比例(%) 主营业务 刚性债务余额 所有者权益 营业收入 净利润 经营环节现金净流入量 EBITDA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歌尔股份 本级/母公司 —— 智能硬件/智能声学整机/精密零组件 129.70 227.53 287.62 21.85 34.70 46.70 母公司口径
香港歌尔泰克有限公司 香港歌尔泰克 子公司 100 贸易及投资 0.52 18.99 830.42 3.52 -15.53 4.33
歌尔科技(越南)有限公司 越南歌尔科技 子公司 100 智能硬件/智能声学整机/精密零组件 13.71 47.40 194.94 6.81 40.57 15.23
歌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歌尔智能 子公司 100 电子元器件 0.27 2.83 63.69 3.07 7.16 4.23
荣成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荣成歌尔 子公司 100 电子元器件 2.54 23.52 420.73 1.83 15.20 3.17
注:根据歌尔股份2023年度审计报告附注及所提供的其他资料整理。
附录四:
同类企业比较表
核心业务:智能硬件/智能声学整机/精密零组件 归属行业:电子信息制造
企业名称(全称) 最新主体信用等级/展望 2023年度经营数据 2023年末财务数据/指标
净资产(亿元) 总资产报酬率(%) 营业收入现金率(%) 总资产周转率(次/年) 权益资本/刚性债务(倍) 资产负债率(%) EBITDA(亿元) EBITDA/利息支出(倍) EBITDA/刚性债务(倍)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AAA 702.85 9.19 100.89 1.49 1.78 56.61 247.58 17.98 0.69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208.43 6.51 96.24 1.79 1.66 59.54 41.90 15.50 0.3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AAA 315.28 1.77 77.03 1.31 1.81 57.25 54.04 9.92 0.33
注: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开市场企业但并非本评级机构客户,相关数据及指标来自公开市场可获取数据及计算,或存在一定局限性。
附录五:
主要财务数据及指标
主要财务数据与指标[合并口径] 2021年/末 2022年/末 2023年/末 2024年第三季度/末
资产总额[亿元] 610.79 100.49 96.47 279.31 782.21 43.07 77.33 85.98 -67.68 771.76 126.83 153.72 302.58 1,048.94 17.91 54.63 83.17 -90.77 737.44 147.37 174.59 315.28 985.74 10.19 54.04 81.52 -75.83 813.78
货币资金[亿元] 162.88
刚性债务[亿元] 202.80
所有者权益 [亿元] 330.11
营业收入[亿元] 696.46
净利润 [亿元] 22.88
EBITDA[亿元] -
经营性现金净流入量[亿元] 26.60
投资性现金净流入量[亿元] -52.74
资产负债率[%] 54.27 289.53 60.79 196.83 57.25 180.58 59.43
权益资本与刚性债务比率[%] 162.78
流动比率[%] 117.98 34.33 22.56 - 106.65 30.59 5.97 - 119.73 46.27 2.45 - 112.69
现金比率[%] 39.12
利息保障倍数[倍] -
担保比率[%] -
营业周期[天] 108.73 103.36 106.88 -
毛利率[%] 14.13 5.99 8.74 18.07 18.20 11.12 1.54 2.62 6.16 6.16 8.95 0.92 1.77 3.30 3.61 11.44
营业利润率[%] 3.62
总资产报酬率[%] -
净资产收益率[%] -
净资产收益率*[%] -
营业收入现金率[%] 101.01 32.73 5.85 36.23 0.76 83.76 22.94 -1.90 18.00 0.44 77.03 21.41 1.28 9.92 0.33 82.32
经营性现金净流入量与流动负债比率[%] -
非筹资性现金净流入量与负债总额比率[%] -
EBITDA/利息支出[倍] -
EBITDA/刚性债务[倍] -
注:表中数据依据歌尔股份经审计的2021~2023年度及未经审计的2024年前三季度财务数据整理、计算。
指标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期末负债合计/期末资产总计×100%
权益资本与刚性债务比率(%)=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刚性债务余额×100%
流动比率(%)=期末流动资产合计/期末流动负债合计×100%
现金比率(%)=[期末货币资金余额+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期末应收银行承兑汇票余额]/期末流动负债合计×100%
利息保障倍数(倍)=(报告期利润总额+报告期列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报告期列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报告期资本化利息支出)担保比率(%)=期末未清担保余额/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100%
营业周期(天)=365/{报告期营业收入/[(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2]} +365/{报告期营业成本/[(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 }
毛利率(%)=1-报告期营业成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00%营业利润率(%)=报告期营业利润/报告期营业收入×100%
总资产报酬率(%)= (报告期利润总额+报告期列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期初资产总计+期末资产总计)/2]×100%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期初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营业收入现金率(%)=报告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报告期营业收入×100%
经营性现金净流入量与流动负债比率(%)=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期初流动负债合计+期末流动负债合计)/2]×100%非筹资性现金净流入量与负债总额比率(%)=(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报告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期初负债合计+期末负债合计)/2]×100%
EBITDA/利息支出[倍]=报告期EBITDA/(报告期列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报告期资本化利息)EBITDA/刚性债务[倍]=EBITDA/[(期初刚性债务余额+期末刚性债务余额)/2]
上述指标计算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数据为准。
刚性债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应付短期融资券+应付利息+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具期债务EBITDA=利润总额+列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
附录六:
评级结果释义
本评级机构主体信用等级划分及释义如下:
等级 含义
投资级 AAA级 发行人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AA级 发行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
A级 发行人偿还债务能力较强,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较低
BBB级 发行人偿还债务能力一般,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违约风险一般
投机级 BB级 B级 CCC级 CC级 C级 发行人偿还债务能力较弱,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很大,违约风险较高
发行人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大地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很高
发行人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度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极高
发行人在破产或重组时可获得保护较小,基本不能保证偿还债务
发行人不能偿还债务
注:除AAA级、CCC级及以下等级外,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